当前位置:

习总书记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

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冒雨来到湖南大学岳麓书院考察,与师生们亲切交流,为学校开设的移动思政课堂点赞,强调“要把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习总书记说:“见到你们很高兴,让我想起岳麓书院的两句话‘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他表示,“于斯为盛”这个“斯”,不仅指“这个地方”,也是指“这个时代”,勉励同学们“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不负时代”。

采访对象:龙兵,男,1972年10月生,湖南攸县人,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全国模范教师。关沛文,男,1996年7月生,山东泗水人,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机械工程专业2018级硕士研究生,时任湖南省青年联合会副主席、湖南省学生联合会主席。谷欣宇,女,2000年4月生,江苏苏州人,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历史专业2018级本科生。刘逸涵,男,1999年2月生,北京人,湖南大学数学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2017级本科生。

采访组:曹镠 石新明 陈实 孙鲁霞 潘红涛

采访日期:2020年11月4日

采访地点: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会议室

采访组:龙兵教授、沛文同学,你们好!2020年9月1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冒雨来到湖南大学岳麓书院考察,请回忆一下当时的情景。

龙兵:9月17日下午,秋雨霏霏,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千年弦歌不绝的岳麓书院考察。当时,我正在中国书院博物馆内为同学们讲授思政课,看到总书记向我们走来时,现场一片沸腾:“总书记,欢迎您来湖南大学!”“总书记,您辛苦啦!”

总书记微笑着向同学们挥手致意,亲切地向大家问好:“同学们好!”我们快速地迎上前去,围绕在总书记身旁。当总书记了解到我们正在书院博物馆进行实景教学时,很有兴致,微笑着问我正在上什么课。

“总书记好!我在这里给学生们上思政课,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我向总书记汇报说,“多年来,我们一直采取‘移动课堂’的方式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

总书记追问:“你们的移动思政课具体是什么形式?”

我介绍说:“移动思政课堂是结合实景展开教学。我们现在整合了校内外历史文化资源,把思政课堂从教室搬到社会,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起来。岳麓书院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基地,我今天刚好在这里为同学们授课。”

总书记非常关心学校思政课的开展情况,接着问:“现在的同学们上思政课是必修的还是可以有选择的?”

我回答道:“是必修的!有专门的学分,每一位同学都要上好思政课!”

总书记随即转向同学们问道:“你们觉得思政课老师讲得好不好?你们平时喜欢上思政课吗?”

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喜欢!”

总书记笑着说:“真的喜欢?”

同学们都开心地笑了,纷纷回答:“真的喜欢!”“老师们讲得都非常好!”“我们现在正在参加的移动思政课堂就是学校的精品思政课,我们都很珍惜这次机会!”

总书记现场对我们的思政课进行指导并为我们点赞,他说:“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湖南大学要好好办。办好思政课就是思维要新,创新课堂教学;情怀要深,培养一批具有家国情怀的青年。思政教学要把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毛泽东同志曾经寓居岳麓书院,我相信他的实事求是思想就是来源于岳麓书院。你们湖南大学的校训也是‘实事求是’,希望你们能好好践行。我们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其中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当代学生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一定要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你们这个讲法,是对路子的!”

关沛文:总书记在现场为我们上了一堂既深刻又生动的“思政课”。他结合“二锅头和伏特加”等生动事例,向我们讲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和进程,分析了为什么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并对我们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了期望。总书记说,毛泽东同志是忠诚的马克思主义者,又深受五千年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他在岳麓书院学悟到的“实事求是”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与党的思想路线相契合。总书记又列举了“小康”“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我们熟知的概念,指出这些概念都是从文化经典中来,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教导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定要深深扎根于中国的文化沃土,坚定文化自信,不要“言必称希腊”。

考察结束后,总书记在大家的簇拥下走出书院博物馆。当总书记走出岳麓书院大门时,现场立刻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呐喊声,场面十分震撼。总书记一边笑着一边指向同学们说:“你看,人才济济啊!”原来,当师生们听说总书记来湖大后,纷纷从实验室、图书馆、教室、寝室赶来,大概有3000多人聚集在岳麓书院对面——湖南大学大礼堂的前坪上。“总书记,我们爱您!”“总书记好!”大家激动地欢呼着,共同见证这一难忘的时刻。

采访组:龙兵教授,习总书记在与大家交流时,提到青年毛泽东曾寓居岳麓书院,并受到讲堂前“实事求是”匾额的影响,您能展开说说吗?

龙兵:习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这就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

1917年,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湖南大学前身之一)迁入岳麓书院旧址,校长宾步程将“实事求是”作为校训,制匾悬挂于讲堂,后演变为今天湖南大学的校训“实事求是、敢为人先”。毛泽东同志的岳父杨昌济先生曾是岳麓书院的教授,1917年和1919年,毛泽东同志两度寓居岳麓书院,这幅匾额就高悬在毛泽东同志寓居处的对面。“实事求是”所蕴含的文化精神,对青年毛泽东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毛泽东同志对“实事求是”进行了科学阐释:“‘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1943年11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中央党校礼堂落成时,亲笔为中央党校题写校训“实事求是”。1945年,他在七大纪念册上题写“实事求是 力戒空谈”八个字。“实事求是”思想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逐渐成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和精髓。

总书记关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溯源的重要论述,把岳麓书院的历史地位提升到了新的高度。未来我们要做好岳麓书院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研究,深入发掘经世致用、传道济民、实事求是等湖湘文化的精神特质和思想内涵,大力弘扬湖湘文化的新时代价值,打造人才培养高地,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采访组:谷欣宇同学,您好!听说习总书记在讲到马克思主义要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时,幽默地以“二锅头和伏特加”为例。您能否与我们分享一下?

谷欣宇:总书记平易近人,讲话非常幽默,让我们一下子就能够理解。他在给我们讲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容时,提到马克思主义传到苏联,变成了列宁主义、斯大林主义;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又将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他说:“早期的《共产党宣言》,主要还是一批革命家在苏联看到的苏联版本。那时,中国共产主义者多受苏联布尔什维克化的思想熏陶,像大家知道的‘二十八个半’嘛,他们把苏联的东西直接拿过来就用,就好比我们习惯喝白酒、二锅头,他们却习惯喝伏特加,会不适应。虽然本意是好的,但是这样领导中国革命,不结合中国实际,就会失败。”当时在提到“二锅头和伏特加”时,总书记和我们都笑了,全场气氛瞬间被点燃了。

这个“二锅头和伏特加”的例子,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总书记说,他自己也是在不断的实践中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他告诉我们,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具体实际和社会实践来学习。

采访组:刘逸涵同学,您好!听说习总书记在讲到“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时,对这里的“斯”有了新的解读。您能和我们分享一下吗?

刘逸涵:总书记即将离开校园时,他站在岳麓书院门口,面对大礼堂前面的莘莘学子表达了希望与祝福。总书记说:“见到你们很高兴,让我想起岳麓书院的两句话‘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我说这个‘于斯为盛’,‘斯’不仅指原意所表达的‘这个地方’,在现在的背景下,也是指‘这个时代’。”“我们湖湘子弟,你们这个年纪正当其时,20至30岁,我们第二个百年到2050年,还有30年,你们应该是这个时代接过接力棒的骨干力量。”

总书记深情地说:“新时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青年人正逢其时。希望同学们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不负时代,珍惜时光好好学习,掌握知识本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走好人生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聪明才智。”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这是岳麓书院的前辈们对湖湘之地学子的激励,也是我们这些后人要去追随的目标。按照习总书记的解读,“于斯为盛”不只局限在书院,也不只局限在楚地,而是身处这个时代的每一个人。我们一定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不负时代”,成为强国一代!

采访组:龙兵教授,习总书记多次谈到学习马克思主义要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请与我们分享一下您对此的理解。

龙兵:习总书记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要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马克思主义只有中国化才能在中国大地上闪耀真理的光芒。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灿烂文明相结合的过程。我们要真正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就不能脱离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不能脱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能片面而孤立地学习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中,就大量引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我们在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过程中,要紧密结合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深扎根于我们这片文化沃土中,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道理,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李迎春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九华要闻
  • 产业动态
  • 媒体关注
  • 综保区
  • 九华控股
  • 乡街动态
  • 九华视界
  • 九华教育
  • 九华专栏
  • 图说园区
  • 部门动态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九华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