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11月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江苏考察期间来到五山地区滨江片区调研。他强调,要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优化发展思路,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 将“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行动执法检查范围扩大到全省;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7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6个,数量居全国前列……江苏坚持江海河湖统筹、水气土共治,严控生态保护空间。
◆ 重塑“江”与“人”的关系,加速生态扩容、开放升级、产业提质、文化赋能,因地制宜探路与江共生,因江而生、靠江而兴的江苏,正在奋力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长江文明新时代篇章。
◆ “十四五”期间,江苏将加快构建海陆空立体化国际运输大通道,以更高水平的国际运输服务,促进江苏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
◆ 设立3年来,江苏自贸试验区已形成制度创新成果196项,其中11项在全国推广,88项在省内复制。今年前三季度,江苏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4.11万亿元,同比增长9.8%;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17.2%,规模保持全国首位。
◆ 2022年1~9月,江苏国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同比上升8.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3%,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
◆ 今年1月,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正式启动。4月,江苏出台《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建设推进方案》,提出到2025年将基本完成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建设任务。
你对今天的江苏了解几何?
▼
Q1. 江苏重塑“江”与“人”的关系,“人退鱼鸟归”的转折悄然而至。这些悄然回归的珍稀鸟类,你能认出来吗?
Q2. “十四五”期间,江苏将加快构建海陆空立体化国际运输大通道,它将包括以下哪些部分?
【答案】以上四项皆是
【解析】江苏正加快“一带一路”战略支点建设,提升要素配置的全球影响力,打造从体量优势转向质量优势的开放强省。“水上、陆上、天上、网上四位一体。”江苏省交通运输厅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期间,江苏将加快构建海陆空立体化国际运输大通道,以更高水平的国际运输服务,促进江苏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
Q3. 以下两组数据反映的共同点是?
A. 无需打破GDP崇拜和速度情结
B. 生态改善与经济社会发展并行不悖、相得益彰
C. 贯彻“边污染边治理”的思想
【答案】B
Q4. 以下被称为“江南史前文化标尺”的是?
【答案】A
【解析】草鞋山遗址包括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在内的多个文化层级,被称为“江南史前文化标尺”
与江共生
秋冬交替时节,江苏省南通市五山地区层林尽染、五彩斑斓,成为候鸟憩息天堂。站在山顶向西眺望,江水日益清澈,不时可见江豚逐浪嬉戏。
很难想象,这里曾是全国最大的进口硫磺集散地之一。那时,江风一吹,黄尘漫天。
2020年11月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江苏考察期间来到五山地区滨江片区调研。他强调,要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优化发展思路,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天后的1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省南京市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谱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篇章,打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样板,构筑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绘就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画卷,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
长江经济带腹地辽阔,地跨沿江11省市,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人口和GDP总量均占中国40%以上。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江苏省把保护修复长江生态摆在压倒性位置,累计退出72.6公里生产岸线,全省7392艘渔船、14887名渔民全部退捕上岸,长江干流水质持续保持Ⅱ类。
重塑“江”与“人”的关系,加速生态扩容、开放升级、产业提质、文化赋能,因地制宜探路与江共生,因江而生、靠江而兴的江苏,正在奋力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长江文明新时代篇章。
江苏南通五山及沿江地区景色(2020年11月13日摄) 季春鹏摄 / 本刊
【“五水”共治,守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长江】
灰色脑袋冒出江面,随即沉入水下,间隔八九秒,又在不远处一闪而过。
“我都能听到它们呼吸孔发出的‘噗嗤’声。与以往相比,最近拍到的江豚似乎又胖了点,看起来跃出水面有些吃力。”南京江豚保护协会志愿者武家敏说。
今年2月,首次发现东方白鹳来“打卡”;5月,首次观测到全球极危物种黄胸鹀;10月,首次发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头鹤……翻阅靖江马洲岛的观鸟记录,令人不禁感慨“人退鱼鸟归”的转折悄然而至。
物种增多的背后,是环境持续向好。江苏坚决向长江生态环境透支问题宣战,下猛药、出重拳、零容忍,拿出一系列“止血缝针”的硬举措——2020年6月起,江苏打响长江禁捕退捕攻坚战;累计关闭退出化工企业4800余家,“十三五”期间累计建成污水管网7.7万公里;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的前三批次42项问题全部整改清零,2021年新披露的12项问题已整改完成10项。
治理进,污染退。在张家港,生态修复让双山岛成为旅游胜地,芦花摇曳,群鸟翩飞;在江阴,昔日汽渡码头变身韭菜港公园,游人络绎不绝;南通五山、南京幕燕等特色示范段串点成线、连片成带……
大江迎来巨变,但江苏依然清醒。“成效仍是阶段性的,长江生态环境尚未实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江苏省委书记吴政隆说,江苏将持之以恒抓好长江生态环境保护这项“国之大者”,统筹考虑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水安全、水文化,全面深入开展长江生态系统修复、源头治理。
距离长江汇南京兴隆洲水上绿色综合服务区还有十几公里,28岁的船员常庆打开手机App,预约投放生活垃圾。
“过去,垃圾污水直排入江。如今,全部移交服务区接收存储、交岸处置。”江苏长江汇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方保利说,产业互联网与长江航运服务融合,新一代水上绿色综合服务区集多种功能于一体,让船员生活更美好、长江生态更优美。
船舶垃圾处理之变,折射出江苏“从船到岸”全链条拧紧每一个排污“阀门”的系统治理。
8个沿江亿吨级大港,年进出港船舶超过300万艘次,年货运量约占长江全线七成……在海事部门的监控屏上,不停闪烁的光标直观展现着长江江苏段这一钻石航道的繁荣。
“繁荣背后是压力,治污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久久为功。”江苏海事局局长朱汝明说,前不久《江苏省长江船舶污染防治条例(草案)》公开征集意见,未来长江全线船舶污染物将做到来源可溯、去向可寻、过程可控、数据共享。
不仅要监管每条船,更要清查整治每个排污口。江苏率先推进15700余个长江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落实重点行业三级环评联审制度,严控“两高”项目盲目发展。2016年以来,全省累计否决30多个投资体量巨大但不符合长江大保护要求的项目。
将“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行动执法检查范围扩大到全省;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7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6个,数量居全国前列……江苏坚持江海河湖统筹、水气土共治,严控生态保护空间。
共抓大保护,关键在一个“共”字。制定江苏长江经济带发展实施规划以及20多个专项规划和政策文件,明确各地责任和重点任务,每半年召开一次现场推进会……江苏凝聚全社会共识,推动长江大保护劲头不松、力度不减。
市民在位于江阴长江大桥北岸的音乐花海公园排练广场舞(2021 年 11 月 12 日摄) 杨磊摄 / 本刊
【江海联动,畅通立体开放的枢纽长江】
自动化桥吊林立,舒展长臂准确抓取集装箱;智能化堆场没有一线作业员,装卸行云流水……深秋微凉,长江入海口南岸的太仓港却是一派热火朝天。
2021年,太仓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700万标箱,连续12年领跑长江港口。今年前三季度,集装箱吞吐量达588万标箱,同比增长16%,创历史新高。
距离太仓港400公里的中哈(连云港)物流基地,龙门吊来回穿梭,中欧班列整装待发,运走浙江的窗帘、山东的轮胎、广州的空调,运回乌兹别克斯坦的钾肥与棉纱、哈萨克斯坦的铬铁合金……云台山下,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在此交汇。
几乎每个早晨,连云港中哈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孔祥伟都会到基地转上一圈,“看到一个个五颜六色的集装箱装上列车,从连云港驶向长三角乃至世界各地,仿佛触摸到了经济的脉动。”
在全局上谋势,在关键处落子。江苏正加快“一带一路”战略支点建设,提升要素配置的全球影响力,打造从体量优势转向质量优势的开放强省。
“水上、陆上、天上、网上四位一体。”江苏省交通运输厅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期间,江苏将加快构建海陆空立体化国际运输大通道,以更高水平的国际运输服务,促进江苏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
畅通双循环主动脉,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今年6月,兰州出海港在连云港挂牌。以往,甘肃省与连云港之间通过陇海线连接,甘肃借助连云港进口铁矿石、有色矿等大宗散货,再通过连云港出口洋葱、苹果等特色农产品。随着兰州出海港在连云港挂牌,双方将共建、共用连云港与哈萨克斯坦建设的“霍尔果斯-东门”无水港平台,为甘肃(兰州)国际陆港国际多式联运业务提供过境换装服务,促进从甘肃开往中欧、中亚方向的班列跨境运输更加通畅。
2021年初,京沪铁路干线接入长江深水航道上的南京龙潭港,铁水联运无缝衔接,西北地区亦能辐射全球。记者了解到,对开“连云港-兰州”矿产品班列,开通“敦煌-连云港-南亚”石棉班列和“兰州-连云港-日韩”农产品特色外贸班列等工作,也在积极筹备中。
探路制度性开放,“大进大出”变“优进优出”。设立3年来,江苏自贸试验区已形成制度创新成果196项,其中11项在全国推广,88项在省内复制。今年前三季度,江苏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4.11万亿元,同比增长9.8%;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17.2%,规模保持全国首位。
“在不确定的国际经济环境中,江苏开放型经济逆势而上,实属不易。”南京大学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张二震表示,这充分反映了江苏实体经济韧性足,产业链供应链运行稳定,在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持续双向开放,海外园区推动共建共享。历史上,明代航海家郑和选择南京下关作为七下西洋造船和出航的基地,又从太仓的刘家港起锚,沿长江顺流而下出海,远达东南亚、西亚、东非等地。
如今,为缅甸培育抗黄花叶病毒病绿豆新品种,与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共建联合实验室,在古巴示范推广优良甘薯种质资源……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推进农业“走出去”,江苏既注重授人以渔、讲求实效,也聚焦发展、致力脱贫。
截至去年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江苏累计投资项目2200余个,协议投资额超240亿美元;江苏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建项目协议投资额超220亿美元。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等7个海外园区有序推进,在“一带一路”工笔画上绘就绚丽的江苏色彩。
江海联动,陆海呼应;纲举目张,经脉循行。长江经济带发展,正在重塑江苏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经济地理版图。
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成长春说,随着沿江地区日益发挥出集聚全球高端要素的开放引领作用,沿海地区正在成为江海联动发展的主战场,江淮生态经济区争当开放发展生力军,新时代江苏对外开放新格局加速形成。
江苏省泗洪县临淮镇胜利社区党总支书记刘元梦(右一)在小区内和居民拉家常(2022 年 10 月 26 日摄)。洪泽湖畔的江苏省泗洪县临淮镇胜利社区,是渔民集中搬迁上岸后形成的新型农村社区
【破立并举,打造绿色动能澎湃的经济长江】
常州市郊,10公里的新龙生态林绿意绵延,鸟鸣啾啾。每到周末,这里就搭满了露营帐篷。不远处就是长江常州段,25.8公里的岸线在高峰时期曾开设了百余家化工企业。如今,留下的不到半数。
“以前,化工企业工艺管理落后,园区内时不时有怪味,带客商考察也受到影响。如今,沿江一公里范围内的低质低效化工企业全部清零,建成滨江新材料产业园。招商引资更有底气了。”当地一位招商干部说。
减,换来了“增”的空间。常州长江大保护展示馆,由一座废弃化工企业改造而成。在这里,滨江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姜浩向客商介绍最多的是开发区的两个数据:一个是空气优良天数、水质达标率等指标一路上扬;另一个是亩均税收从2019年的11.1万元增至2021年的20.1万元,几乎翻了一番。
一江之隔的泰州,腾笼换鸟的故事也在上演。2018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的涉及江苏的17项问题中,涉泰州的占了6个,数量多、压力大。整改完成后,泰州刀刃向内、自我加压,于2021年主动围绕耕地损坏、黑臭水体等重点领域明察暗访,列出14个问题推动整改。
“退,实现了更高质量地进。”泰州市委书记朱立凡说,近年全市累计砍掉2/3的化工企业,去年盘活低效闲置用地2.5万亩,减少能耗25.11万吨标准煤,为重大项目落户推进创造了条件,形成优存量与扩增量的良性循环。
2018年以来,泰州市GDP连跨5000亿元、6000亿元两个千亿级新台阶。今年以来,泰州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运行持续恢复、回升向好,上半年GDP同比增长3.0%,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9.8%。
“破”,是为了更好地“立”。跻身“万亿城市”后,南通清醒看到,在超万亿GDP中,约7.4%来自转型升级压力日益增大的建筑业,5%来自亟待进一步提升附加值的家纺产业。
“新旧动能转换迫在眉睫,等不得、慢不得!”南通市委书记王晖说,我们正谋求生产力的生态化转型,依托沿江科创带等战略平台,锻造以科技创新为牵引的新发展动能,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已占规上工业半壁江山,形成船舶海工、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
“最大的破与立,都在人的头脑中。”在江苏省发改委副主任王显东看来,“打破头脑中的GDP崇拜和速度情结,新发展理念方能立住,变‘要我保护’为‘我要保护’,向创新谋发展、要未来。”
2017年以来,江苏取消25家化工园区的定位,新型碳材料、大医药健康、物联网、智能电网等产业相继崛起。2022年1~9月,江苏国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同比上升8.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3%,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
生产力布局持续优化。从长三角纺织重镇盛泽,到沿海开发热土连云港徐圩新区,盛虹集团的产业“抛物线”跨江达海。
10月9日,连云港盛虹炼化码头,全长330米、30万吨级原油船舶“远金湖”轮成功靠泊,标志着国内单流程规模最大的盛虹炼化一体化项目原料进口通道全面贯通。
“从江轮载重5万吨,到海轮载重30万吨,生产能力大幅上升的同时,更打开了未来核心原料平台加新能源、新材料、电子化学、生物技术等多元化产业链条的‘1+N’新格局。”盛虹集团董事长缪汉根说。
随着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江苏经济发展呈现出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良好态势。目前,江苏已培育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和50条重点产业链,规模超万亿元行业达5个;新型电力装备、工程机械、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等10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入选“国家队”,稳居全国首位。
优质的生产要素,总是流向环境更好的地方。2021年,江苏沿江地区GDP占全省比重超过77%,科技研发投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企业数比重均达到全省的85%左右,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加速聚集。
实践证明,生态改善与经济社会发展并行不悖、相得益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在江苏越走越宽。
“我们要保持长江生态原真性和完整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让一江碧水成为助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源泉。”江苏省省长许昆林表示,江苏将锚定党中央“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的要求,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生生不息,探路历史辉映时代的文化长江】
在江阴鹅鼻嘴公园内,一块刻着“江尾海头”的石碑,静静诉说这里曾是长江入海口的历史荣光。
17世纪,江阴人徐霞客克服艰难险阻著成《溯江纪源》,摸清了金沙江、岷江、大渡河的水系脉络,开长江起源研究先河。
今年1月,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正式启动。4月,江苏出台《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建设推进方案》,提出到2025年将基本完成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建设任务。
江阴基因里的文化自信“醒了”:一份覆盖35公里长江岸线、987平方公里市域面积的方案出炉:以生态为基,打造“八公里沿江、十公里运河”城市文化景观T台;以文脉为骨,整体性保护开发徐霞客故居、黄山要塞等文物遗迹;加快建设集音乐厅、美术馆、科技馆等于一体的国乐岛……
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
“江苏将以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长江文化为主线,高质量推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走在前列。”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爱军说,江苏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积累了经验,要使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从“地理空间”快速跃升至“文化空间”,必须坚持规划先行、统筹推进。
“四沿”联动,布局建设长江文化空间。江苏提出“以沿江县(市、区)为核心区,沿江8个设区市除核心区外的区域为拓展区,其他5个设区市为辐射区”,明确文化遗产保护等八大工程、20项重点任务,通过沿江沿河沿湖沿海“四沿”联动,与长江干流、支流共同塑造“一主七支”长江文化空间格局。
保护利用,激活长江历史文脉。知稻六千年,寻迹草鞋山。10月底,首届草鞋山文化节丰收嘉年华在苏州的草鞋山考古遗址公园启动。该遗址包括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在内的多个文化层级,被称为“江南史前文化标尺”。
驻足于此,长江历史触手可及。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甘恢元说:“6000多年前,先民们就从草鞋山出发创造了文明。丰富的文化堆积,构成了一部展现太湖流域和长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物质文明系列的历史编年。”
江苏沿江各地加快挖掘整理文脉,建设物质与非物质文化聚合的长江文化廊道,充分激活长江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使之浸润当代社会、融入百姓生活、成为时代强音。
创造创新,弘扬长江文化新内涵。夜幕降临,位于长江边的南京五马渡迎来了四面八方的“练摊人”。人们吹着江风,背靠幕府山的草木葳蕤,惊叹于江水浩荡。
这里曾是“金陵四十八景”中的“化龙丽地”,如今成了南京后备箱市集的起源地。“年轻与古老在这里交汇,碰撞出一种新的长江夜文化。”独立摄影师“瓶子”说。
启动地域文明探源工程,开展沿线文物和非遗资源专项调查、工业遗产普查,努力培育长江文化品牌……江苏多措并举推动长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沿江城市一体推进生态修复、风貌保护、文化开掘,再现山水城林人一体的江城风貌。
从背江发展、跨江发展到拥江发展、与江共生,从工业文明一味索取到生态文明保护反哺,从生产性工程思维转向生态性有机思维,江苏不断挖掘长江文化新内涵,展现生态文明新画卷。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文化兴则国运兴,生态兴则文明兴。”江苏省委表示,将统筹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名城名镇保护修复、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推动长江历史文化、革命文化、饱含生态文明价值的山水文化与城乡现代化发展、人民美好生活相融合,高水平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图景。
来源:瞭望
编辑:李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