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华新闻网3月2日讯(通讯员 邹蓉)3月1日,在湘潭交通广播《廉洁文化进校园》之《爱“廉”说》节目中,九华和平将军渡小学的张四春老师和大家分享了将军渡小学背后的历史故事。这个历史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新中国的开国元帅彭德怀将军。彭德怀一生热爱党,热爱人民,忠诚于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是学习的榜样。今天分享的故事,就是想让大家一起感受开国元帅彭德怀的那份爱国爱民的情怀和君子怀德的担当。
湖南省湘潭经开区有一原名“易家湾渡”的地名,现在被后人称为“将军渡”。而“将军渡”的由来,与我国开国元帅彭德怀将军有关。1921年,彭德怀在派人秘密处决当地恶霸地主欧盛钦后,遭人告发被捕。逃生途中,在湘江河岸易家湾渡口被一位姓罗的艄公摆渡过河,才得以彻底脱险。因情况危急,彭德怀并未透露自己的真实姓名。
后来,彭德怀一直感念罗姓艄公的恩德,几度亲临并派人前往事发地寻访报恩。彭德怀不曾料到,他这一去竟会累及艄公,从此再无相见报恩之机。原来在当时,艄公渡彭德怀过河后,即被紧随而至的官兵逼问。受重伤的艄公后被好心村民发现抬回,但贫困和疾病蚕食了艄公在人间最后的的生命。易家湾山上,一抔黄土掩盖了罗老艄公的遗体,没有一片碑文记录下这位默默无闻的老者的一生。
1930年,彭德怀第一次寻访恩人,几经波折,最终在易家湾渡口附近只寻得有一名姓罗,有六十多岁的老翁,虽然老翁全无印象摆渡救过彭德怀,但彭德怀依然赠送了这位老人粮食来表达感谢。但是彭德怀事后回想起,当日施救自己的罗姓艄公与初次寻访时所见误认的恩公之间有诸多不符之处。但迫于抗战形势严峻,寻访恩人一事便搁置了下来。新中国成立后,彭德怀数次派人前往易家湾渡口寻访恩人,但是一直没有结果。彭德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没能完成报恩的心愿。
20世纪80年代,距离艄公遇难60年后,艄公孙女罗新民在与同事聊天时偶然得知,中央曾派人前来易家湾渡口寻访一位罗姓艄公,这位艄公在民国初期曾在渡口施救过中央某位首长。随着九华经济开发区红色文化的开发与宣传,罗艄公的孙女婿才终于确认艄公当年施救之人正是彭德怀彭大将军,而这个渡口也被后人称之为“将军渡”。
彭德怀是人民的儿子,毕生倾注的都是对人民的爱。在他心中,人民是天,百姓是地,人民群众的恩情是他永远不能忘记的,也因此才有了彭德怀一直寻访罗艄公想要报恩的故事。彭德怀常用“扫把”和“泥菩萨”来形容党和军队与老百姓的关系。他常指着泥菩萨和扫把对身边的人说:“我们共产党员要像扫把一样为人民服务,供人民使用,而不要像泥菩萨一样让人民恭敬我们、称赞我们、抬高我们、害怕我们。泥菩萨看起来很威严吓人,可是它经不起扫把的摔打。扫把虽是小物件,但每一家都离不开它。”在戎马征战的一生中,无论走到哪里,彭德怀都会和当地老百姓坐在一起唠家常,倾听他们的疾苦,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如今,湘潭经开区精心打造的一所现代化全日制公办学校——九华和平将军渡小学。学校也将以“将军渡”红色文化为依托,秉承“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传统美德,培养时代新人”的育人宗旨,发扬革命先辈的奋进精神,致力于打造教师发展、学生成长的乐园,朝着“和而不同,平以致远”的集团办学目标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