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空,庞利佳就要去邻居家看看老人的生活起居,与老人聊聊天。 (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李新辉 摄)
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吴新春 通讯员 沈邕
出二单元门左转10米,上三单元3楼,到92岁老人童忠保家;出二单元门右转10米,就在一单元一楼,到同样92岁的老人肖春莲家……这是家住韶山市银田镇银田寺社区新建小区5栋二单元居民庞利佳心中再熟悉不过的两条日常“散步路线”。第一条路线,近3年来她几乎每天都要走上几遍;第二条路线,更是已经走了十几年。
早上6点钟,庞利佳起床了,先到自家菜地瞧瞧,然后逛逛自由市场买点菜。8点左右,她端着一份“花样”早餐来到童老家。“花样”源于讲究,牛奶、馒头、包子、鸡蛋、面条、麦片……童老牙口不好,吃得清淡,庞利佳每隔一天就给他换换口味。老人家血压有点高,耳朵也有点背,每次吃饭前庞利佳都要大声提醒他先服降压药。11点,庞利佳开始做中餐,一荤,一素,一汤,算是“标配”。童老平时饭量不大,喜欢吃菜,但吃不得辣,特别爱吃鱼和青菜。这些都是做菜时需要考虑的。12点左右,热气腾腾的饭菜就被端上了童老的餐桌。“我吃得很好,身体很健康。”每次,远在北京的女儿打电话来问老爷子生活状况,老人都这么回答,末了还要加上一句,“我在这里过得舒服,你不要担心!”
女儿确实不用多担心,即使因为疫情等原因难得回老家一趟,庞利佳也时时关注着童老生活的一点一滴。老人热水器打不开,庞利佳上;老人药吃完了,庞利佳买;小区停水了,庞利佳就想办法接来水提上楼……不管刮风下雨,每天晚上七八点钟,庞利佳总有个习惯:出门朝童老家窗户望一望,“看到房间里有光亮才放心!”有时碰到童老出门散步,她也总要问一问去哪儿,嘱咐他别太晚回家。童老的生日,庞利佳更是记得清清楚楚。去年童老生日那天,庞利佳特意煮了一条味道鲜美的鳙鱼,吃得他连连叫好。
今年端午,童老女儿回老家探亲。她自告奋勇要将庞利佳做好的饭菜端上楼去孝敬父亲。不料因天雨路湿,她刚出楼道口就一跤滑倒,饭菜洒了一地。她狼狈不堪地从地上爬起,对着闻声而至的庞利佳顿发感叹:“作为女儿,我仅仅送一餐饭都如此不容易,您却为我爸爸做饭、送饭整整3年时间,真是远亲不如近邻啊!”
远亲不如近邻,甚至,哪怕是同在一个屋檐下的两位至亲,也离不开“好邻居”庞利佳的悉心照顾和帮助。比如说,家住一单元一楼的肖春莲和杨国庆母子。
杨国庆是一位聋哑人,他92岁的母亲肖春莲行动不便。有时候,儿子出门办个事或者散散步,时间稍长一点老母亲就会着急。这时候,肖春莲总是一个电话打给庞利佳。庞利佳也总是放下手中的活快步走到她家,先安慰老人,再赶忙出门找人。有时候,母子为一点小事争执起来,也是请来庞利佳作“调解员”。有时候,一个菜不会炒,肖春莲也电话呼叫庞利佳“过来帮忙”……“这十几年大事小事都是找她,电费都帮我们付了好几年。”一提到庞利佳,肖春莲难掩感激之情,儿子杨国庆也在一旁竖起了大拇指。
望着已经年逾花甲的妈妈,庞利佳的大女儿有些心疼,“母亲一把年纪了还总是忙这忙那照顾他人,我真担心她身体受不住。”自2000年从轴承厂退休后,庞利佳在汽车站卖过早餐,在民政局送过桶装水,还担任过3年的银田寺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如今,作为新建小区的楼栋长,她又每天马不停蹄地奔走在楼栋里,协助小区物业与社区管理住户的日常事务。周边邻里谁家需要帮忙的,庞利佳总是第一时间挺身而出。大家都称她为银田“好邻居”。
“都是几十年的老邻居了,关系那是没得讲,再说了,我们楼上楼下的也方便。”庞利佳反过来劝女儿,“我平时性格就这样,能帮上忙的就帮一点,别人做不得的我就多做点。为别人做点好事,我自己心里也舒服!”
来源:湘潭在线
编辑:李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