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观潮快评|书写山乡巨变新史诗,一次经典的文学登攀

20世纪50年代,著名作家周立波举家从北京迁回老家湖南益阳,用乡土大地的亲身实践汲取文学的源头活水,创作出《山乡巨变》等经典作品,影响亿万国人。几十年后的今天,我们俯瞰益阳清溪村的容貌,欣喜地发现,与《山乡巨变》中作者期待的模样出现了惊人的重合。

清溪村,一个具有时代感的文学坐标,在袅袅书香里孕育乡土文学的烟火气,在岁月更迭中再次被赋予新时代的使命。

图片1.png

▲ 7月30日上午,中国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新时代文学实践点落户十八洞村。

7月29日至8月3日,中国作家协会将在湖南湘西、益阳等地举行“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启动仪式、“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启动仪式等系列活动,同时,召开中国作家协会第十届主席团第二次会议。系列活动将多角度展现新时代乡村的史诗性变革,用心用情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当代中国,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时代为我国文艺繁荣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对全国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深情呼吁。

我们站在广阔文艺舞台的中心,见证着乡村发展的史诗性变革,目睹文学史的主旋律不断吸纳乡土文学的音符,也翘首以盼一次文学登攀的召唤。那些包裹着荷叶清香、吸纳了鸟叫蝉鸣的文字符号,讲述人间百态,描绘三餐四季,勾勒出乡村变化的历史轮廓,也呼唤着乡土文学抒写新时代的传奇。

六十多年前,周立波回到家乡,将文学的种子深深根植进清溪村的沃土。在近十年的时间里,周立波深入实践、四处走访,在田间地垄和村民谈心,于白墙青瓦间搜集第一手素材。在这里,他遇到了书中“亭面糊”的原型邓益廷,学会了农民劳作时的方言土语。《山乡巨变》等一系列文学作品,是他数十载光阴培育出的硕果,展现了农业合作化运动对乡村的深刻重塑,也倾诉着他对小山村未来发展的美好愿景。

如今,中国作协团队重走清溪村,见证周立波笔下的憧憬成为现实,也共同回望当年艰苦奋斗的年代,周立波等一众文学创作者的初心和使命。这是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学对话,也是一次重拾初心的精神洗礼。文学为何?在清溪村的潺潺流水中,响彻着一个清晰的答案:为人民创作,为时代放歌。

来源:观潮的螃蟹

编辑:李迎春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九华要闻
  • 产业动态
  • 媒体关注
  • 综保区
  • 九华控股
  • 乡街动态
  • 九华视界
  • 九华教育
  • 九华专栏
  • 图说园区
  • 部门动态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九华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