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五面红旗”引领基层治理】系列报道之三——乡村振兴 解锁响水乡红星村“致富密码”


微信截图_20210617090812.png

九华新闻网6月17日讯(记者 黄渊祥)2021年,湘潭经开区全面开展“基层建设提强年”行动,以“五面红旗”示范创建活动为抓手,持续创新基层治理体系,着力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各村、社区围绕“五化” “五治” “五办” “五新” “五服务”,从基层党建、基层治理、基层公共服务、基层服务发展、基层乡村振兴五个方面开展基层治理体系示范创建活动。为进一步展示创建活动的亮点和特色,“微九华”联合区党群工作局开设《“五面红旗”引领基层治理》专题报道,今天刊发第三期《乡村振兴 解锁响水乡红星村“致富密码”》。

图片

近年来,响水乡红星村的村容村貌村产正悄然发生着变化,1200多亩流转土地上湘莲、西瓜等经济作物生机盎然,特色养殖业来势喜人;农村电商、农村超市等新业态实现了从无到有;美丽庭院、美丽屋场建设成效显著;高标准建设的响水乡中心幼儿园建成招生......

响水乡红星村由桂花、洪家、辰山等15个村民小组组成,全村共584户,合计人口2439人。全村面积约5700余亩,其中水田1609余亩、水塘410余亩、旱土和山地约3200余亩。在以前,村内经济模式单一,村民收入有限。近年来,红星村紧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找准切入点、夯实落脚点、抓好关键点,大力探索新型农村经济发展,做大做强村级集体经济,2020年,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9.8万元,今年有望突破30万元,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在村里徐徐展开。

转“活”土地,让村民腰包“鼓”起来

图片

土地“活”了,经济“火”了,土地流转,给红星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红星村当前流转土地面积为1267亩,主要用于油菜、湘莲、西瓜等经济作物以及特色养殖业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发展,不仅实现了农业节本增效,也为促进村民增收开辟了新途径,让村民腰包鼓起来。

“稻田养蛙基地占地有100亩,今年已投入100余万元。”湘潭尚兴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黄文赞说。黄文赞是土生土长的红星村人,在特色养殖方面颇有经验,今年是他稻田养蛙的第二年,去年由于受疫情影响,销量并不理想,对于今年的行情,黄文赞十分看好,进一步扩大养殖面积和加大了资金投入。据介绍,公司与多家经销商建立了长期稳定合作关系,产品主要销往四川、重庆、浙江等地,基本上不愁销售。黄文赞算了一笔帐,养蛙基地预计产量为15万斤左右,按市场批发价30元一斤计算,预计收入可达450万元。

“离家近,上班很方便,挣钱与顾家两不误。”在养殖场工作的本村村民周先生说。从蛙卵到蛙苗再到成蛙出售,生长周期大概为6个月左右,在养殖场有半年左右的稳定工作时间,平均每天有一百多元的收入。像周先生一样,在附近养殖场、种植基地以及合作社上班的村民还有很多,家门口越来越多就业岗位,让村民受益增收。

培植产业 让村级集体经济“壮”起来

图片

“引入优势产业,壮大集体经济一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红星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主任周光明说。红星村原有驻村企业6家,今年,新建成响水乡中心幼儿园顺利开园,新增合作社2个,出租门面6个;农村电商、农村超市、农产品深加工等新业态迎来新的发展。近年来,红星村立足现有条件,紧抓乡村振兴战略历史机遇,大胆创新、发挥优势,进一步夯实基础,栽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

“回乡创业的想法由来以久,家乡越来越好的创业环境让我下定了决心。”红星村茶园组党员刘乾阳是一名退伍军人,在外创业多年,事业有成。2020年06月,刘乾阳筹资100万元,回乡成立了湘之源农业专业合作社,集农业发展、农产品深加工 、农村电商以及休闲民宿、观光农业于一体,实行线上线下同步发展。合作社当前发展态势良好,先前流转的60余亩荒田上,通过引进先进栽培技术,已种上优良品种的黄金蟠桃,林下畜牧业同步推进,现养殖肉牛18头,土鸡土鸭2000多只,每天可产土鸡、土鸭蛋800余枚。新建的500平米豆制品加工厂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中,加工厂所需设备已全部到位,计划 6月18日试运行投产,预计日豆制品产量4000斤左右。待合作社全部建成达效,可以创造就业岗位50-100个。除此之外,湖南泽尔农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也选择落户红星村,流转土地400亩,着力打造休闲观光农业。

湘之源、泽尔农业等企业落户红星村绝非偶然,从意愿之初到合作洽谈再到推动落地的每个环节,倾注了村支两委大量心血。对于招商引资,村支两委铆足了劲,其中引老乡回家乡创业便是重要举措之一,主动与本村在外成功人士及企业家联系,及时向他们传递本村最新发展成果,寻求合作机会。同时,充分依托上级部门平台,选派种植大户,种植能手以及有意愿的村民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让村民阔视野、长知识、增本领,助力本土产业培植。

综合治理,让村容村貌“靓”起来

图片

道路整洁、村居俨然、菜园有序,美丽庭院别出心裁,美丽屋场点缀在青山绿水间,新建的1300平米活动广场己成为村民娱乐健身的好去处……这是红星村当前的真实写照。

辰山屋场前的一方水塘上碧水粼粼,与岸边花红树绿相呼应,此时此景,得益于红星村大力推进的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回想以前,水塘内有色垃圾随处可见,水体变质泛黑发臭,对此村民意见很大,通过治理,昔日“臭水塘"重焕生机。乡村美不美,环境优不优,事关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红星村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为有力抓手,深化美丽乡村建设,形成了以党员带头,村民参与自治、成果人人共享的和谐氛围。同时通过进一步建章立制、细化任务,将“厕所革命”、垃圾分类、精神文明建设、移风易俗等重点工作与人居环境整治有机结合,形成环境整治工作合力,通过创新思路,引入激励机制,在组与组之间开展评比竞赛,进一步激发了村民环境自治动力。在突出特色亮点上,邀请专家把脉问诊,统筹规划,围绕美丽庭院、美丽屋场建设,着力打造精致小景,强化品质提升。越来越靓丽的村容村貌让人赏心悦目,村民在山青水秀间充分享受幸福生活。

来源:九华新闻网

作者:黄渊祥

编辑:冯晓寒

本文为九华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jiuhua.rednet.cn/content/2021/06/17/9539872.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九华要闻
  • 产业动态
  • 媒体关注
  • 综保区
  • 九华控股
  • 乡街动态
  • 九华视界
  • 九华教育
  • 九华专栏
  • 图说园区
  • 部门动态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九华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