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芙蓉国评论|汲取《家山》营养 蓄力乡村振兴

▲ 1月28日,王跃文《家山》新书分享会在湖南图书城举行。.jpg

春节期间,王跃文《家山》新书分享会在湖南图书城举行。

□高永维

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往往具有超乎寻常的力量。读罢《狂人日记》《阿Q正传》,无数有志青年猛回头,投身于砸烂旧世界的浪潮;读罢《平凡的世界》,多少人在感动的同时,开始更加坚韧和坦然地面对生活……文学作品就是具有这样的魔力,能够滋养心灵,可以蓄积能量。

《家山》的文学和文学史地位,可留给读者和时间验证。但是,《家山》一定是一部举足轻重的作品,一定是一部诚意满满的作品。这一点,不只在于《家山》成功入选了“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首批名单,不只在于这部作品是作家王跃文酝酿三十年、构思十年、创作五年的呕心沥血之作,更在于这是一部写给家乡、写给故园、写给农村的作品。

农村是国家的根基,农村有文化的根脉。《家山》50多万字,聚焦沙湾村陈家五代人,时间从1927年到1949年。在第一次国共合作、国共决裂、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大事件的背景下,沙湾村的发展变迁映照了整个中国的历史巨变。正如作家王跃文自己所言,《家山》是一部中国乡村社会生活史、乡村民俗史、乡村繁衍史、时代变迁史。这样厚重的作品,不仅仅是演绎着沙湾村的喜怒哀乐,触动读者心中最柔软的地方,更有其现实意义,尤其是对推动乡村振兴极具启示性。

时代是乡村变迁的重要舞台。一个动乱的时代,不可能为乡村的发展提供稳定的环境和难得的机遇。在当时的背景下,沙湾村是不“安生”的,出谷替丁、掳人入伍、苛捐杂税,种种负担和压迫让沙湾喘不过气来,这也才有了抗欠事件,人们踊跃参加红军队伍,起兵助力解放等等。在最艰难的时代,沙湾村顺应历史潮流,也随着历史的脚步前行。与往事相比,当下我们处于伟大新时代,党和国家支持乡村振兴的力度空前。长期和平稳定的环境,让无数“沙湾村”在新时代的舞台上演绎出中国农村的无限精彩。

“爱”是乡村发展的力量源泉。《家山》中,面对惊涛骇浪,沙湾村始终在前行,因为沙湾人对这一方土地爱得深沉。生于斯,长于斯,在这里生,在这里活,他们对家乡充满感恩和敬畏。书中逸公老儿的疏财重义、有喜的勤劳真诚、劭夫的果敢正气、云枝的巾帼胆识、扬卿的无私澄澈、克文的勇敢智慧、红属们的感恩怀德……看似是个人品格,实则是一方水土养出的一方人,共同演绎了这方水土的精彩。当前,要推动乡村振兴开出繁花结出硕果,同样离不开人们对乡土故园的深爱。有爱才会拼,爱拼才会赢。人人爱故乡、回故乡、建家乡,并倾尽全力,才能让乡村告别落后、奔向未来。

美好不会从天而降,实干才是改变乡村的唯一路径。《家山》中的扬卿留日返乡,开始深感乡民愚顽、国家无望,故而危难时多作壁上观。但当他听到县长李明达醍醐之言后顿悟,决心为天下太平而做事。他带领乡民建成红花溪水库,从往昔的旁观者转变为全心为民的实干家。今日乡村振兴的战场,处处需要扬卿这样的实干家,对于落后的局面不抱怨,面对追梦的征途不袖手,躬下身子,甩开膀子,立志在广阔天地干出一番新景象。

一部《家山》,万千乡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读后感,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书中人。当然,《家山》的意义不止于让人乐读,更是让人从中汲取力量和营养,感召更多人成为新时代的“沙湾人”。在今天的乡村大地上,我们既要保持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也要有敢闯敢拼的果敢。如此读,《家山》才能走出湖湘大地,鼓舞更多人成为垒砌乡村振兴的“砖瓦”。

来源:红网

作者:高永维

编辑:李迎春

本文为九华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jiuhua.rednet.cn/content/646746/97/12289060.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九华要闻
  • 产业动态
  • 媒体关注
  • 综保区
  • 九华控股
  • 乡街动态
  • 九华视界
  • 九华教育
  • 九华专栏
  • 图说园区
  • 部门动态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九华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