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华新闻网5月16日讯(通讯员:张艺蓝)
张老师:清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自古以来推崇的一种人格境界,是一种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浩然正气,它可以使人变得高尚、变得伟大!
张老师: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廉洁自律、同腐败思想作斗争的名人。他们洁身自好,一身正气,不畏强权。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而我从他们身上看到了一种高尚的品质——清廉!
贺诗琪: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位令尹,叫孙叔敖。他改革制度,整顿史治,训练军队;努力发展生产,楚国呈现出一派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然而,由于孙叔敖终日忧国忧民,兴邦治国,不久便积劳成疾,一病不起。他死后,让他的儿子上书给楚庄王,请求楚庄王不要让他儿子做官,因为他儿子没有治理国家的才能,只求让他儿子回家乡务农。尽管楚庄王一心想将他儿子留于朝廷,却执呦不过他,只得作罢。孙叔敖为国家呕心沥血,将自己的一生都投效于国,他自己却一生清贫,生活简朴;而他的儿子也谨遵父嘱,不当官,不求财,保持清廉之心。他们不徇私、不偏袒,一心为民、廉洁质朴的品质值得后人学习与铭记。
贺诗琪: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中,许多人通过十年寒窗苦读考取了功名,但有的人却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南宋时的奸臣秦桧为了自己的利益贪污受贿谋害忠臣,结果遗臭万年,但有的人却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受到百姓的爱戴,北宋时的包拯铁面无私,不畏权贵。当时有个叫陈世美的男子是当朝的驸马,他无视法纪触犯了王法,在包拯的审判下同样也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在包拯任职期间他断案公正严明,被人们尊称为包青天。他的故事在世人的口中代代相传。
张老师:清廉的人不仅公正严明,还应具有自律的品质。晋代,一个叫吴隐之的人在广州任职太守。在广州城外,见一池泉水名“贪泉”。当地传说饮了贪泉之水,便会贪婪成性。他不信这些,照饮不误,饮后还写了一首诗。
贺诗琪: 酌贪泉
【晋】吴隐之
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
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人们都说这泉水,一饮就会滋生人的贪婪心。试想让伯夷、叔齐那样的人喝这个水,我想终究不会改变那颗廉洁的本心。他在任期间,果然廉洁自律,坚持自己的操守。
张老师:通过上面的故事,我们更应该明白清廉的重要性。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我们要谦虚礼让,与人和谐相处,诚实守信,廉洁自律。要遵纪守法,不做违反法律法规的事情,自觉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蚀,从内心深刻地去理解“清廉”的意义,让清廉的种子深深根植于我们心中,最后将中华民族的廉洁文化发扬光大。
来源:九华新闻网
作者:张艺蓝
编辑:黄俊
本文为九华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jiuhua.rednet.cn/content/646749/50/12657745.html